情感驿站
028-85179073
13980621109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驿站 > 《离婚律师》:违和的情感戏和律政剧
《离婚律师》:违和的情感戏和律政剧

  由吴秀波、姚晨主演的《离婚律师》正在热播,两位主演在剧中的演技获得观众一致认可,但略显“离谱”的剧情却引来不少专业律师的愤怒。“不专业”、“不严谨”成了不少法律人的吐槽焦点。吐槽的另一个视角,是与期待有差距。尽管编剧也出来辩解称,此剧本非律政剧,而是情感大戏。仿佛在说,律政既非本剧主打,“不专业”又怎的了!在挑剔的观众看来,如此回应颇有点“耍流氓”。要是出现在律师群戏中的庭审都可以不专业,属于中国内地的律政剧还有令人期待之处吗?内地其实没有律政剧,但描述情法冲突的法律片却不少。《秋菊打官司》、《马背上的法庭》都曾轰动一时。在这两部法律电影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律师的身影,这比起《离婚律师》中律师们的锦衣玉食相比,似乎更符合内地多数地区的真实法律生态。当然,这并不是BUG,中国本就是个地区差异悬殊的大国。乡村剧的再真实也不能用来引证都市剧的不真实。
  年轻的法科学子自然更愿意接受《离婚律师》中的律师生活,而不愿意自己未来生活的想像被秋菊和山杠爷所扼杀。这实在情理之中。我的一些本科学生就在朋友圈里对这种都市律师生活津津乐道,充满向往。我的另一些律师朋友,则多数对这一热播成虫自动无视。他们要么无暇顾及;要么基本否定。
本来嘛,现实生活中的“离婚律师”有多大的比率能在40岁前就成为“池一亿”?千万级身价的律师,也不会在乎离婚案件吧。他们更信奉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象姚大嘴那种初出茅庐的小律师,哪有资格为律所独立打赢官司并被众多同事艳羡?且不说只有极少数的律所才有细致的分工合作,多数律师都是手握独立案源单干。就说那些个刚从大学刚毕业出来的年轻律师,前两年基本还都在体会为何师父总教导“初入行要多接被告的官司”吧!当然,罗鹂的年轻律师之路与小刚比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很多法科学子故意看不到。观众总爱将自己替换成剧中的成功者,而不是去剧中寻找满满的负能量。没有老吴和老池这两位著名律师的鼎力相助,罗鹂多半还是个律师界的“萝莉”。 美国有所谓“法官老的好,律师少的俏”,而我们这儿信奉的却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与其他法律片一样,《离婚律师》也没法将律师们真实而复杂的“公共关系学”带入剧场。比如,谁来拍一部“死嗑派律师”试试?!但中国观众期待律政剧,这已是一个赤裸裸的事实。不仅仅是因为“法治”已成中国政治正确的大词,也不仅仅因为内地已有近700所法学院校每年批量生产数以十万计的法科毕业生,更不用说无法计数的众多法律爱好者和律政剧迷,这个庞大的特定观众群完全满足了一个类型片的需求。还有疑问的话,看看网上《傲骨贤妻》和《律师本色》的下载量和讨论数就知道了。
  我进入高校以来,几乎年年都做同一个调查:要求法学院的新生介绍自己为何选择法律。最常态化的答案有两个。一个父母之命不得不从;二是受律政剧影响怀抱法律理想。后一个答案里的律政剧,早些时间都是TVB,比如《法网柔情》,《壹号皇庭》。后来就有了《艾米律师》、《以法之名》以及《波士顿律师》等等等等。我总觉得,这些因TVB和CBS而进入法科学堂的孩子,如果不摆脱过于轻信与过于理想化这关,可能很难适应律政这个行当。 就象内地导演怎么折腾,也拍不出《费城故事》和《律政俏佳人》一样。我们甚至连部《辩护人》也没有。这无关乎导演的能力。TVB或CBS的律政剧好看,首先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法律环境,给了律师们一个充分展现辩论技巧的舞台。在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多奉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律师是法庭的绝对主角。
  据说美国的法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位名校法科生请教一位著名大法官: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官呢?大法官回答说,“这简单。你在开庭前喝下满满一口水,等到庭审完再咽下去,你就是一位出色的法官!”在奉行当事人主义的庭审中,沉默的法官和善辩的律师形成了一组奇妙的对比。双方代理律师的交叉询问,又为电影的移位和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方便。若不然,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法庭空间里,如何能拍出悬疑、紧张而不显沉闷与乏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能把法庭片拍成《阻击电话亭》般好看的导演并不多。不独内地缺乏律政剧的司法支撑,诸多奉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欧陆国家,也没有什么律政剧。象法国,涉及到法律题材的,多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之类;德国就更别提了。我曾给学生们放过德国法庭的真实庭审纪录片,起初学生们兴趣盎然,放映不到十分钟课堂上就睡倒了一大片。
  中国有电视台也曾雄心勃勃开设过多档庭审直播栏目,其结果都是夭折。中国大妈还是更喜欢看浓缩个案的《今日说法》。去年热映的《全民目击》据说要实现中国内地律政剧的突破,导演挺无畏地让检察官郭富城和辩方律师余男在法庭上走来走去,不断地向观众耍帅,向证人施压,向法官煽情。这在真实的庭审中,不管是律师还是检察官,恐怕早就被法警带出去了。如何把坐着不动的公诉人和坐着不动的律师拍得既帅呆了,又推动剧情的发展,其难度不亚于阿汤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其实有没有律政剧并无关紧要。美国有律政剧这种类型片,并不代表中国也一定要有。对于电视观众来说,关键是剧好。《离婚律师》要拍情感片,没什么不妥的。看电视的都知道,“本剧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只是,各色离婚的真实感和庭审的不真实感交织一下,不免有些违和。专业律师吐吐槽,既表达了对内地律政剧的期待,也提醒了编剧和电视制作者应更注重细节刻划,这也没什么不好。(作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