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家训
028-85179073
13980621109
当前位置:首页 > 遗嘱家训 > 梁启超的家书
梁启超的家书


1872年,曾国藩,中国最后封建王朝最后的栋梁之材之一,旧礼教最后的继承者和捍卫者,逝世了。

第二年,梁启超,打破旧礼教藩篱,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的先行者,出生了。

曾国藩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动教材,已为世人所熟知,在其影响下,曾家后世人才辈出,堪称家教典范。

和曾国藩一样,梁启超既是影响当时时局的重要政治人物,又是国学大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后世也有好几位大师级人物,可称为“学术世家”,但梁启超家书影响却不及曾国藩家书广泛。

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梁启超的家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亲密的亲子关系

1922年到1923年间,在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梁启超写道:

我的宝贝思顺:我接到你这封信,异常高兴,因为我也许久不看见你的信了,我不是不想你,却是没有工夫想。

在另一封信里,梁启超写道:

我的宝贝思顺:前书想收。我很后悔,不该和你说那一大套话,只怕把我的小宝贝急坏了,不知哭了几场。我委实一点病也没有,若有,我不能不知道,但君励相爱太过,我也只好容纳他的好意。

梁启超当时受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已经开始用白话文书写家书,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庭气氛,与子女的关系,不但与那时一般官僚政客截然不同,即使与一般的知识分子家庭也有不同之处,家人之间平等相待,对子女没有板起面孔的父辈面具,有的只是特有的亲密关系。

梁启超的长女梁思顺生于1893年,当时已经与周希哲结婚。梁启超仍然以“宝贝”称呼,对其他几个孩子,例如二女儿思庄称“小宝贝”,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则“不甚宝贝”,梁思忠梁思达是“忠忠”、“达达”,梁思懿是“司马懿”,“六六”是梁思宁,而小儿子梁思礼则称为“老baby”,或者“老白鼻”。

民主的家风

1924年,梁启超前妻去世,梁启超在处理了前妻后事后,给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孩子们写了一组家信。

在信中,他讲到了几件事情:

一是前妻因乳腺癌去世,梁启超在信中向子女们坦白地承认“我总觉得你妈妈这个怪病,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

二是把家里的收入和积蓄、葬礼的费用、投资的情况、在北戴河买别墅是否必要,将来如何处置等财务信息一一和孩子们说明。

三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计划怎么安排,孩子们留学的学费他都留好,只有最小的才一岁多的梁思礼,他的留学费用由哥哥姐姐们将来负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家中的民主之风。不但将家中的财务公开,把孩子们个个当作家中的主人公,而且让子女树立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就连夫妻之间这种本没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的事情,也坦白地告诉他们,取得他们的原谅和信任,这是梁氏家庭成功的秘密之一。

趣味学习

梁启超发现当时的年轻人到欧美留学,都主要学习使用的科学技术,很多人由此沉溺于书堆之中,失去了生活的艺术情趣,失去了人文色彩,他对此忧心忡忡。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他时时刻刻注意让孩子们保持对生活,对人生,对学问的新鲜感和幸福感。他自称为“趣味主义者”,是“浑身浸泡在趣味之中的人”,同时以此来影响教育子女。长子梁思成虽然是学建筑学的,但人文学养十分丰厚,高中毕业就翻译了英国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他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修养也是一流的,和夫人林徽因的小家更是三十年代文人的沙龙热土。即使这样,梁启超在家信中还担心他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想你们采参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链接:

名家教子经:梁启超九个子女皆出众

http://www.sina.com.cn2010年09月07日11:55 哈尔滨日报

  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家、著名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有九个子女,个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后来都成为对祖国有杰出贡献的人才。

  梁启超一生虽历经坎坷,但爱国之心始终不变。在家里,他经常向子女们讲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故事;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他仍以书信形式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中,先后有七个曾到外国求学或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完全有条件进入西方上流社会,享受优厚的物质待遇。但是,他们中却无一人留居国外,都是学成后即刻回国,与祖国共忧患,与民族同呼吸。抗战期间,梁启超的长子、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音在四川过着清贫的生活且疾病缠身,却仍然顽强地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新中国成立后,梁启超长女、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梁思顺将父亲遗留下来的全部手稿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并把北戴河一座别墅献给了国家;1978年,梁启超的次女、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梁思庄又代表全家将梁启超坐落在北京卧佛寺的陵园和几百株树木献给了国家。

  梁启超很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并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为子女们树立了榜样。

  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学成回国,正是国内战火不断的时代。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长期从事考古工作,曾主持山东章丘龙山镇和河南安阳后冈、西北冈等重要发掘,并首先确定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梁启超的四女梁思宁,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时,因日机轰炸而失学。她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投奔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梁启超的幼子梁思礼,1924年出生。他5岁时,梁启超就去世了。他17岁赴美求学,边打工边读书,苦读八年,终于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电子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