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二十三岁为顿丘令,位至丞相,封魏王。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击灭袁术、袁绍,逐步统一了中国北部。实行屯田,兴修水利,整顿吏治,用人唯才,加强中央集权制,使统治地区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著作有《魏武帝集》。
曹操重视儿子们的教育,他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他非常赏识孙权的才华和品德,而藐视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那样的无能之辈。《戒子植》、《诸儿令》和《遗令》记载了曹操对儿子的教育情况。
在第三个儿子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他写了《戒子植》一文说,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做了顿丘令,“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他是运用自己二十三岁时成就,勉励儿子也要像他那样有所作为。
曹操取德寿春、汉中和长安以后,打算派自己的儿子去管理。他把三个儿子都叫来,对他们说:“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这是说,儿子们小时候虽然受我的宠爱,但现在长大了,只有有才能,才能被任用。这一原则是说一不二的,没有通融的余地。对部下,我是任人唯贤,不徇私情;同样,对我的儿子也是如此,要任人唯贤。这就是《诸儿令》。
《遗令》是曹操在去世之前,写给他的继承人曹丕的。他说,丧事要从俭,文臣武将谁也不能擅离职守,墓中不要放置金银财宝,因为我“雅性节俭,不好华丽”。还说,我在治军统兵的过程中,我也曾因为忿怒或意气用事,犯过或大或小过失,这些不能效法。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早年丧父,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曾镇压黄巾起义,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豫州牧、徐州牧。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223年在位,年号“章武”。
章武三年,刘备病危,意识到儿子阿斗在德才方面不能深孚众望,便将丞相诸葛亮从成都召到白帝城,把儿子阿斗托付给他。临终前,又给阿斗写下了遗书,教导儿子不做恶事,多做善事,以贤德服人。
遗嘱中说,人活到五十岁死去,就不能算短寿。我已六十多岁,就是死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唯一使我不放心的是你们兄弟。听人说,诸葛亮夸赞你很有才华,读书上进超过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再接再厉,再接再厉!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只有才能高、品德好,才能使人信服、佩服。
你父亲我道德修养不够,没有什么可使你效法的。你应该阅读《汉书》、《礼记》,有空闲时间要浏览诸子百家及《六韬》、《商君书》等著作,能启迪人的思考和智慧。
听说丞相为你抄写完一套《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尚未送到,在路上丢失了。你要自己加强修养,以便使自己德行卓越,名誉显达。